生漆工藝制作流程是怎樣的呢?
擦漆工藝對家具的本身材質要求很嚴格,通常選用質地堅硬,木色美麗,紋路清晰,無任何殘損及斑疤的材質,色差不能太大。常用木材有紫檀,黃花梨、烏木、老紅木等,軟性木材不能使用。擦漆時將不加任何顏料的天然漆(國漆)髹涂于家具的表面,待漆要干未干時,用紗布擦掉表面漆膜,擦后漆面即可干燥,不見光澤,而木材本色則呈現出來。擦漆需進行多次,而每次都得開的極薄極薄,如此反復操作,直到漆膜達到一定厚度要求。待漆徹底干后,還要進行打磨推光處理。擦漆的打磨推光很講究,傳統打磨不用砂皮,而是用一種草料,它是一種名叫“節(jié)節(jié)草”又稱“木則草”的蕨類植物。使用時選細的節(jié)節(jié)草編成草席狀,先干磨后水磨,以摸去漆膜的浮光,推出內蘊的精雅,使漆面有如光亮似玉的效果。
生漆,俗稱“土漆”,又稱“國漆”或“大漆”,它是從漆樹上采割的一種乳白色純天然液體涂料,接觸空氣后逐步轉為褐色,4小時左右表面干涸硬化而生成漆膜,天然生漆漆液內主要含有高分子漆酚、漆酶、樹膠質及水分等,具有耐腐、耐磨、耐酸、耐溶劑、耐熱、隔水和絕緣性好、富有光澤等特性。生漆是天然綠色的環(huán)保涂料,也是優(yōu)質涂料。 通常所說的“上漆”指的是紅木家具中的傳統擦漆(也稱做漆、揩漆)。生漆工藝過程包括:打底子(做底子)、刮面漆、磨砂皮,最后再連續(xù)多次地擦漆。紅木家具每上一次漆,晾干后就要用砂紙打磨一次,然后再上漆,再打磨,這樣的工藝需要反復十幾次。期間還需多次將紅木家具送入蔭房,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下,漆膜方能干透。 經過生漆工藝做出來的紅木家具木紋理清晰、色澤清瑩、手感舒適,不僅提高了紅木家具的升值空間,而且增強了其藝術欣賞價值,大大地延長紅木家具的壽命。
漆制家具,主要為單色家具,復色家具也有發(fā)現。這種漆家具俗稱大漆家具,在古家具領域獨樹一幟,自成一族。擦漆家具要兼顧木材紋理的表現力,透明的漆下還要讓木紋顯現,所以髹漆較薄,擦漆家具對家具木材有紋理要求,北方最常見的就是榆木擦漆家具,南方紅木擦漆家具,擦漆家具材料不一樣使用工藝也不同,用老紅木制作家具的后道工序采用紫檀一樣的做法?擦蠟,千萬不能使用普通紅酸枝類木材的做法?擦漆。因為老紅木飽含蠟質,只需打磨擦蠟,即可平整潤滑,光澤耐久,給人一種淳厚的含蓄美。如果采用現代的擦漆工藝,恰恰掩蓋了其木質的優(yōu)良本性。且老紅木用漆來處理,容易給一些廠家將其它紅酸枝類木材摻雜其中,為其混水摸魚提供便利。
民間的漆器家具,主要為單色家具,俗稱“大漆家具”這種家具與晚清以后出現的擦漆工藝有所不同。大漆家具以表現漆的美感為目的,完全放棄木材的表現力,而擦漆家具要兼顧木材紋理的表現力,透明的漆面上讓木紋再現,兩者各有優(yōu)勢讓人贊嘆不止,是收藏家追求的對象。擦漆家具在使用幾百年以后,出現斷紋,尤為美麗,是收藏家追求的對象。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,我們對漆家具,尤其擦漆家具無研究,也不重視,使很多擦漆家具作品流往國外。